6 月 28 日,邯郸市首届象棋联赛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幼儿园落下帷幕,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智慧博弈最终在萌娃与 “老将” 的共同参与下画上圆满句号。作为邯郸市象棋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本次赛事不仅打破了传统赛事场地的局限,更通过 “以棋育人” 的创新模式,让象棋文化在幼儿群体中生根发芽。
本次联赛由邯郸市体育局主办、邯郸市象棋协会承办,吸引了全市 16 支代表队共 96 名选手参赛,年龄跨度从 8 岁至 65 岁,既有初涉棋坛的少年棋手,也有经验丰富的中老年爱好者。赛事采用单循环赛制,历经十五轮激烈角逐,最终磁县代表队凭借团队协作力摘得团体冠军,邯郸市弈智棋院乐鱼官方网站队侯诚昊以稳定发挥斩获个人最佳得分王。
值得关注的是,赛事首次将决赛场地设在幼儿园,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幼儿园精心布置了兼具童趣与文化氛围的赛场:走廊悬挂着象棋起源的卡通壁画,活动室摆放着放大版木质棋盘,孩子们用积木搭建的 “楚河汉界” 成为赛场独特的风景线。这种设计不仅让小棋手们沉浸于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吸引了幼儿园大班幼儿围观学习,形成 “以赛促教” 的良性互动。
二、教育创新:象棋文化浸润童心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幼儿园作为邯郸市首家承办象棋联赛的学前教育机构,近年来积极探索棋类课程融入幼儿教育的路径。园内开设了 “象棋启蒙班”,通过游戏化教学让幼儿认识棋子、理解规则,例如用动物贴纸标记 “马走日”“象飞田”,用故事化情境模拟 “将军” 战术。本次赛事期间,幼儿园还组织幼儿参与 “小小棋童” 体验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和亲子对弈,让孩子们在趣味中感受象棋的魅力。
“象棋是培养专注力和逻辑思维的优质载体。” 幼儿园园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发现参与象棋活动的孩子在解决问题时更有条理,抗挫折能力也显著提升。” 这一观点与其他地区的实践经验不谋而合 —— 荥阳市第一幼儿园通过象棋社团培养出多名 “象棋小达人”,晋江市幼儿组比赛中 170 余名小棋手展现出的竞技水平令人惊叹。
三、传承意义:从校园到社区的文化接力
邯郸市象棋协会秘书长在闭幕式上透露,本次联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邯郸象棋 “从娃娃抓起” 战略进入新阶段。未来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象棋特色幼儿园” 建设,并联合中小学开展校际联赛,形成 “幼儿园启蒙 — 小学普及 — 中学提高” 的完整培养链。
赛事现场,磁县代表队的棋手们与幼儿园孩子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老少对弈”。65 岁的老将李建国耐心指导 5 岁幼儿落子,“象棋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跨越年龄,传递智慧。” 他的话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这种代际互动不仅加深了文化认同感,更让象棋从竞技项目升华为情感纽带。
四、社会反响:家长与教育者的双重肯定
赛事期间,许多家长全程陪同孩子参赛。“孩子学棋半年,从坐不住到能专注思考半小时,这是最大的收获。” 一位母亲在观赛时表示,“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可能。” 教育专家则指出,象棋与幼儿园课程的结合是 “五育融合” 的生动实践,既能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又能通过规则意识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工程大学作为高校支持单位,为赛事提供了专业裁判和志愿服务。该校体育学院教授表示,未来将通过 “大手拉小手” 项目,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定期走进幼儿园开展象棋教学,推动高校资源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
结语
当最后一枚棋子落下,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喊出 “将军”,这场赛事不仅决出了胜负,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邯郸市首届象棋联赛的成功举办,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了新思路 —— 唯有让象棋从 “阳春白雪” 走向 “童言稚语”,才能真正实现其 “以棋启智、以棋育人” 的价值。正如邯郸象棋协会会长所说:“今天的小棋手,就是明天的文化传承人。” 这场跨越年龄的对弈,将持续在古城邯郸的街巷校园回响。